
活动专题
时间:2025-02-11 10:04:47 来源: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司法局
[内容导读] 一、项目背景 (一)整体现状 目前,AI技术日趋成熟,其应用已深入各行各业,AI可驱动机器7×24小时运转,取代人工低技能工...
一、项目背景
(一)整体现状
目前,AI技术日趋成熟,其应用已深入各行各业,AI可驱动机器7×24小时运转,取代人工低技能工作。这一特点恰好能够在法律服务行业中被充分利用。法律服务是一个知识密集型行业,充斥着诸如法律咨询、文书代写等简单重复、数量巨大的工作。虽然我国拥有超过60万人的律师队伍,但每个律师平均仍需服务超过2000人,其中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中的律师队伍则更加稀少。而随着群众法治意识的逐步提升,法律服务需求将持续增加,法律服务的供给压力进一步增大。
因此,通过“AI人工智能机器人”解决法律服务中简单重复、数量巨大的工作,促进法律服务资源向乡村倾斜,成为公共法律服务发展的有效帮手。公共法律服务与AI技术的结合势在必行。
(二)AI赋能法律服务
1.法律服务发展面临的挑战:
1)我国法律服务的用户基数大,法律服务的需求量大,需求类型多样,需求地域分布分散。群众愿意投入的经济能力呈现正态分布,即大部分用户经济投入能力是极低的,投入能力强和无投入能力的用户占极少数。
2)群众遇到的法律问题复杂度与数量成反比,主要体现为简单的法律问题普遍性存在,复杂问题的个性化极强。对于这些普遍存在的法律问题,对于法律服务主体来说,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
3)为将知识快速变现,法律服务资源主要集聚在经济发达地区,很难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自发地、有序地转移。
2.AI向法律服务赋能:
融合AI,法律服务发展面临的挑战得到缓解。AI向法律服务赋能:
1)AI能够快速将法律条款进行解构,形成一张巨大的知识图谱,这张知识图谱的知识容量超越了任何一位律师所具备的法律知识。随着法律法规的推陈出新,深度学习算法可对知识图谱进行迭代升级,从而保障法律适用的准确性。
2)AI像律师一样,具备咨询回应、内容撰写、思考总结等能力,甚至还能持续进化出新能力。在法律服务工作中,它虽然无法完全替代律师进行工作,但可胜任法律咨询、文书代写、法条查询等简单重复、低附加值的工作。
3)AI可做到7×24小时工作,可通过“分身”在乡村服务村民,在牧区服务牧民,在社区服务居民,在市场服务市场主体,在工会服务工友等等。
二、主要做法
2024年2月下旬,大兴安岭地区行署司法局基于“大兴安岭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正式推出“AI智能咨询”,其源于对各类咨询案件法律关系链垂直整合,利用大数据,构建场景化解决方案,进行大量数据文本的训练,最后形成AI人工智能,可以在线模仿真人与群众互动、秒问秒答,即时智能化解答各种法律问题,24小时不打烊。
同时,引入“免费咨询律师”通道作为服务加持,群众可根据个人需求,与律师进行深度咨询乃至案件委托,提供全天候24小时律师在线多对一免费法律咨询服务,每个咨询案件一般10分钟内就有律师响应,且至少匹配3位律师参与解答,群众可针对每位参与解答的律师不限次数、不限时间进行追问,直到满意为止,全程免费。
为了实现“AI智能咨询”一个页面满足群众对于各种法律工具的调用,一站式获取,页面嵌入“免费文书模板”、“诉讼指引”、“法律计算器”等多个法律工具,进而最大程度满足群众多元化法律服务需求,获取律师+智能机器人,双重咨询解答服务保障。
三、平台概述
“大兴安岭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作为大兴安岭地区行署司法局推出的法律服务平台,以多元化法律咨询应用为核心,把律师、法律援助、纠纷调解、公证服务、行政复议、法治宣传等司法行政公共法律服务作为“目”总揽起来,在接入“AI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基础上,引入辖区及来自全国各地上万名律师资源,设置“免费咨询律师”通道作为“AI智能咨询”兜底辅助支撑,实现全天候24小时律师在线多对一免费法律咨询创新服务模式,同时嵌入法律文书模板、诉讼指引、法律计算器、法律法规、法律工具网等多种实用法律工具,从而拓展延伸AI人工智能应用。旨在打造全方位、多元化的法律服务体系。
四、核心技术
(一)生成式Ai
传统问答主要依赖于关键词检索,对于语义相近但表达方式不同的问题,可能无法给出全面的解答回复。相比之下,“AI智能机器人”充分利用生成式AI强大的语义理解和内容输出能力,进一步扩充问答场景。它在查找相关法律规定、法律知识或直接解决法律问题等方面,能为群众提供更加全面的解答内容。
(二)多模型智能问答
“AI智能机器人”采用多模型智能问答策略,可根据群众的提问及反馈,模型自行优化调整回答话术。通过智能问答的方式,让公共法律服务触手可及,让每个人都能在遇到法律问题时得到及时帮助。
(三)智能处理多轮对话
传统问答系统通常只能回答单个问题,忽略了问题的上下文信息,难以处理多轮对话,导致群众在提问时每次都需要提供更多的详细信息,增加了群众的使用成本。“AI智能机器人”可以根据上下文内容进行连续对话,更好地理解群众的需求和意图。
五、可解决问题
(一)提升法律服务的效率
“AI智能机器人”能够迅速分析群众问题,提供即时的法律解答,大大提高了法律服务的响应速度和效率。如果群众与“AI智能机器人”互动问答不能解决问题,可基于AI应用页面一键进入“免费咨询律师”通道,一般10分钟内就有律师回复,且至少匹配3位律师参与解答,群众可不限次数、不限时间进行追问,直到满意为止,全程免费,支持“律师”及“AI智能机器人”全天候24小时在线。
(二)降低法律服务成本
AI技术能够处理大量简单重复的法律咨询工作,降低律师的工作负担,同时降低群众寻求法律服务的成本,尤其是对经济条件较差的群众来说,能够享受到来自于“AI智能机器人”与“律师”双重免费法律服务。
(三)有效普及法律知识
通过“AI智能机器人”及“律师”兜底的详细解答,让群众在问法中学法,在用法中懂法,可以更好的普及法律知识,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减少因法律知识不足而导致的法律纠纷。
(四)缓解法律服务供给压力
通过“AI智能机器人”处理简单重复、数量巨大的工作,减轻律师的工作负担,提高法律服务效率,从而缓解法律服务供给压力。
(五)提高法律服务可及性
无论是“AI智能机器人”的全天候在线还是其页面引入的“免费咨询律师”通道,集成全国各地上万名律师24小时服务不打烊,群众可以随时随地咨询各种法律问题,获取专业解答。突破地域限制,可以更好的为偏远地区的群众提供法律服务,促进法律服务资源的均衡分布。让更多人享受到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
(六)促进法律服务资源均衡分布
引入“免费咨询律师”通道作为“AI智能咨询”的服务加持,通过集成全国上万名律师资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群众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法律服务,促进法律服务资源向乡村倾斜,实现法律服务资源的均衡分布。
(七)提升法律服务体验
基于“AI智能咨询”应用页面,嵌入“法律文书模板”、“诉讼指引”、“法律计算器”、“法律工具网”、“法律法规”等多种实用法律服务工具,方便群众快速获取所需法律信息。同时,还通过“AI智能机器人”+“律师”的双联合服务,为群众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法律咨询和解答,提升用户的服务体验。
六、创新应用
(一)垂直整合法律关系链
通过对各类咨询案件法律关系链的垂直整合,构建了一个全面的法律知识图谱。使“AI智能机器人”能够更准确地理解群众的法律需求,并给出专业、准确的解答。
(二)场景化解决方案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了多种场景化解决方案。这些方案能够针对群众的具体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法律服务建议。例如,在婚姻家庭纠纷场景中,可以提供离婚协议、抚养权争夺等方面的法律建议和文书模板。
(三)深度学习与迭代升级
采用深度学习算法对法律知识图谱进行迭代升级。随着法律法规的推陈出新和案例数据的不断积累,知识库和算法模型将不断完善和优化,提高法律适用的准确性和智能机器人的工作效率。
(四)人机协同工作模式
通过引入“免费咨询律师”通道加持,实现了人机协同的工作模式。“AI智能机器人”负责处理简单重复的工作,而律师则负责处理复杂、个性化的案件。这种工作模式既提高了法律服务效率,又保证了法律服务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五)智能化法律服务管理
过大数据分析,对法律服务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为优化法律服务提供数据支持,推动法律服务管理的智能化和精细化。
七、应用成效
截止到目前,群众与“AI人工智能机器人”问答交互次数达3000多次。涉及问题包括婚姻家庭、交通事故、债权债务、劳动纠纷、诉讼程序等多领域。自平台上线以来,在线接收“免费咨询律师”案件4483件,群众咨询追问23514次,律师解答81824次,群众与律师在线交互次数共计109821次。群众五星满意度99.6%。
大兴安岭“AI人工智能机器人”多元应用,以“整合”促“便捷”,以“集成”提“效能”,以“创新”促“精简”,以“共享”筑“根基”,运用互联网技术、AI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构建线上、线下立体覆盖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辖区群众提供普惠、及时、精准、有效的公共法律服务。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向移动服务、随身服务、即时服务、智慧服务方向转变,极大方便了群众。
责任编辑:广汉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注为"智领安平行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为"智领安平行业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并标明了来源,如出现侵权行为,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待核实后,我们将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