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要闻 > 行业头条 > 正文

提质增效、资源整合,加速国有企业后勤系统深化改革

时间:2024-08-08 15:22:43   来源:中智评鉴公众号

[内容导读]    正所谓没有强大的保障力,就没有强大的战斗力,做好后勤管理工作,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才能为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提供资源保障,...

  正所谓“没有强大的保障力,就没有强大的战斗力”,做好后勤管理工作,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才能为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提供资源保障,助力主营业务发展。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持续深化,后勤管理系统改革已成必然趋势。中智在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后,针对国有企业后勤管理改革路径进行了明晰,推动国企后勤改革持续深化,助力后勤单位做好服务保障。

   一、分析现状、把握后勤改革特点

  国有企业经过四十余年的改革和发展,目前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阶段,企业市场主体意识显著增强。国企后勤系统作为国有企业的一部分,其改革发展方向与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方向息息相关,国企后勤的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改革一直在随着国企改革的步伐持续前行。尤其2016年以后,随着《关于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45号)等文件的发布,将与主业发展方向不符的公共服务职能进行剥离、移交,更是推动国企后勤系统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国企后勤系统历经数十年的改革与发展,目前呈现出两个显著特点:

  01、国企后勤单位改革和发展进程差异较大

  由于改革历经数十年,过程中既有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改革的先行者,又有2016年以后随着“三供一业”移交才真正开启改革的后来者,还有现阶段尚未实现市场化运作、仍带着传统的行政化和福利性色彩提供服务的单位,不同的国企后勤单位改革和发展进程差异较大。

  

  02、国企后勤单位改革后运行模式不尽相同

  目前已经进行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改革的后勤单位,主要有内部分离型、彻底分离型两种运行模式。

  

  二、梳理问题,聚焦后勤改革难点

  基于国企后勤改革现状分析发现,在深化改革大背景下,目前大部分国企后勤系统已进行了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改革,但是有部分企业的后勤改革由于历史原因并未完全到位甚至尚未启动。通过对相关企业案例深入研究,将国企后勤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总结为以下五点:

  01、改革不够彻底,体制机制僵化

  传统国有后勤管理单位依靠经费拨付运转,计划经济色彩和行政色彩浓重。大部分国有后勤管理单位虽然从形式上进行了社会化改革,但实际运转模式并未改变,冗长的管理链条、运转缓慢的机构和低下的工作效率屡见不鲜。

  02、缺乏高端人才,队伍素质较低

  由于国企后勤业务与主业相比,总是被摆在次要位置,后勤管理相关岗位的福利待遇较低、发展空间有限,很难吸引到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目前国企大部分从事后勤管理的员工普遍存在知识技能和能力素质水平较低的问题。

  03、平均年龄偏高,人员结构失衡

  受“先生产、后生活”等传统观念影响,企业对后勤模块重视程度较低,很多国企后勤单位的员工是由其他单位分流而来的,导致后勤单位中年龄偏大的员工占比较高,人员冗余、结构失衡,团队工作积极性较低。

  04、欠缺制度保障,工作重点不明

  在国企后勤管理中,工作开展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和政令下达,没有规范化的制度保障;工作流程和评价标准多是基于员工经验得出,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上述两方面的原因造成后勤工作重点以及考核标准不明确。

  05、管理机制粗放,经济效益较差

  大部分国企后勤单位尚未摆脱供给型、福利型后勤服务的种种弊端,在粗放的管理机制下,缺少算经济账的意识,资源浪费严重,很难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不能形成可观的规模效益。

  国有企业后勤单位只有克服上述问题,去除行政化和福利性色彩,缩短管理链条和界面,提升管理水平,实现市场化运行,才能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有效保障和促进主营业务发展。

   三、掌握趋势与原则,明晰后勤改革路径

  为推动国企后勤改革持续深化,解决改革过程中面临的各类问题,助力后勤单位做好服务保障,本文首先分析了国企后勤改革的趋势以及后勤管理改革的原则,其次总结了后勤管理改革“一四五”模式,明晰了国企后勤管理改革路径。

  01、谋管控、强考核、提质效、重创新,展望后勤改革趋势

  结合国企后勤系统改革现状分析及问题梳理,将改革趋势归纳为如下四点:一是谋管控、打基础,后勤管理单位要建立健全适合自身发展和满足市场需求的管控模式和组织架构,打好管理基础;二是建制度、强考核,健全考核评价体制机制,建立适合市场化业务开展的全面制度体系和考核评价标准;三是调结构、提质效,通过缩短管理链条、提升服务质量和精简人员队伍持续提质增效;四是重创新、促转型,创新国企后勤管理技术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智能化建设,促进后勤业务智慧化转型,提升服务效率和标准化程度。

  02、小管理 大服务,坚持后勤改革原则

  国企后勤管理改革要牢牢坚持“小管理 大服务”的核心原则,通过改革达到减员增效、优化服务、支撑主业发展的目的。

  “小管理”是指管理队伍精简。内部机构要重点培养核心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高级技工等,精简基础服务人员数量,打造培养一支精专业、擅管理、能协调的管理队伍,有效提升自有资源的使用效率。严格筛选一批综合实力强、专业化程度高、服务品质优的社会企业,采购保安、保洁等基础服务,使基础保障服务兼具稳定性和弹性。通过精简后勤保障管理队伍,有效实现减员增效,追求内部的高效率和收益的最大化。

  “大服务”是指服务内容全面。后勤单位要立足支撑主业发展,打造“1+2+3+4”的综合服务保障体系,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

  

  03、“一四五”模式,推动后勤改革深化

  在掌握改革趋势和核心原则的基础上,通过“一四五”模式,推动后勤单位深化改革。后勤管理改革,确定组织定位是前提,在明确发展方向后,“重组-调整-适应-提升”四个阶段逐级递进,推动改革持续深化。集团提供必要的资产支持、人才支持、技术支持、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贯穿改革全过程,保障改革顺利开展,助力后勤单位经营发展。

  一个定位,明确方向

  明确组织定位是启动后勤管理改革的第一步,需要在集思广益的前提下,把后勤管理单位的定位和未来规划确定下来,确保把阶段性目标充分体现出来。

  

  四个阶段,推进改革

  基于后勤管理单位的组织定位,从“重组-调整-适应-提升”四个阶段、管理机制建设和人员队伍建设两方面,稳步推进后勤管理改革持续深化。

  

  ①重组期:平稳过渡

  重组期重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基于本单位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奠定后续发展基础。在管理机制建设方面,首先要完成体制转化,确立后勤管理单位独立运行的地位,明确给予其进行资源协调和分配的权利,确保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应有的规模效应;其次要明确管控模式及内部机构设置;最后要清晰界定职责范围,初步确定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在人员队伍建设方面,首先要组建新单位的管理团队,可利用内部竞聘,将技术强、管理强、服务强的人才推向关键管理岗位;其次要完成职工分流安置工作,可利用全员竞聘将一部分竞聘成功的员工继续留用,未竞聘成功的员工进行分流安置;然后是宣传推广经营思想,统一全体后勤人员思想认识;最后,平衡新老员工薪酬福利待遇差距问题,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②调整期:逐步完善

  调整期重在完善后勤管理单位的制度、流程和体系,确保机构内部运行流畅高效,提高服务标准化程度和服务效率。在管理机制建设方面,首先要完善考核分配机制,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并制定与之相符的考核体系和奖惩措施;其次要完善业务管理机制,在服务范围、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上采用双方商定模式,服务提供方式由全额经费补贴逐步转变为内部服务采购结算。在人员队伍建设方面,首先要搭建专业人才引进渠道,针对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技能类岗位,综合运用内部竞聘、市场化选聘和多元化用工等方式,引进现代化、专业化的人才;其次建立健全培训体系,结合企业实际需求为管理、技术和技能人员提供相应的培训,尤其针对维修工等易被企业忽略、但对后勤保障较为重要的技能工,提升员工队伍整体综合素质水平。

  ③适应期:内部市场成熟

  适应期重在提高后勤单位独立运行能力,以及运用技术手段提升服务质量和保障能力,提高服务数字化、智慧化程度。在管理机制建设方面,首先是基于市场化经营主体的定位确立对后勤管理单位的评价机制,对其提出明确的技术要求、质量要求、进度要求、成本控制要求等;其次是确立市场化业务运营模式,在集团内部采用市场化模式采购服务,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与市场上成熟的服务企业保持一致。在人员队伍建设方面,首先要完善人才管理体系,注重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年轻干部选拔任用力度,增加对青年人才和骨干员工的培训活动,逐步解决人才断层和人员结构失衡的问题;其次要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的弹性用人机制,提升员工队伍活力,增强后勤系统战斗力。

  ④提升期:外部市场拓展

  对于以公司形式独立运营、面向集团内外部承接业务的国有服务企业,提升期重在稳固内部市场、强化管理降低成本,积极拓展外部市场、争取业务提高收益。在管理机制建设方面,建立以分公司或项目部模式拓展和承接外部业务的机制,分公司或项目部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在人员队伍建设方面,持续深化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内培外引”,打造一支能够支撑业务发展的专业化人才队伍。

  五个措施,持续保障

  集团应给予必要的资产支持、人才支持、技术支持、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持续保障后勤改革顺利推进,为后勤单位的起步打好基础、为后续发展提供助力。

  责任编辑:广汉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注为"智领安平行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为"智领安平行业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并标明了来源,如出现侵权行为,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待核实后,我们将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

活动专题

更多

2023政法展江苏巡展

品牌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