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专题
时间:2025-02-24 10:05:11 来源:蔡韩佳、朱柠
[内容导读] 潮州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改善古城出行出游条件,潮州公安机关依托智慧交通诱导应用,创新古城车辆...
潮州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改善古城出行出游条件,潮州公安机关依托智慧交通诱导应用,创新古城车辆预约通行举措,通过对古城及周边道路交通流组织的优化引导,提升古城人、车流通行效率,在尊重和延续城市生活环境特征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前提下,平衡文旅市场发展与居民生产生活秩序。
一、街区扫描:潮州市古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剖析
近年来,潮州古城区新晋为全国文化旅游“网红”聚集地,大量游客的涌入使得古城道路交通安全顺畅问题面临新考验、新难题。
(一)古城区内干道密度低,但进出古城区车流量大。
2023年节假日期间,潮州古城最大人流达24.3万人次/日,最大车流量达13.4万辆次/日,同比增长59.2%。其中,由韩江大桥进入古城区车辆日均约3.9万辆,增长59.6%。
(二)区域停车位供应不足,供给游客停车的泊位更少。
每日约10万辆次汽车进入古城区及周边区域,但古城内部、周边公共停车场和路内停车场约有3600个停车位,其中居民停车占用约60%,能供应给游客停车的车位数约1400个,周末游客停车需求缺口量约600个。
(三)公交服务能力不强,未能起到明显交通分流作用。
潮州市古城区公交线路只经过古城外围道路,公交班次少,服务水平低,乘客等候时间较长,平均候车时长为39分钟,且缺乏节假日旅客专用线路,对居民、游客的吸引力不足。
(四)管理手段传统局限,工作效能较低。
古城区立交道路较少,科技投入不足,景区电子交通引导设施缺乏,未能将互联网新兴技术应用到城市道路管理,日常交通管理工作以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为主,工作效能较低。
(五)路网基础条件限制,导致交通工具、行人混行。
道路宽度不足,主次干道交叉路口中“T型”交叉或错位交叉路口占25%以上,造成通行能力弱化。古城区次干道和支路建设相对落后,路权分配不合理,导致各类交通工具和行人混行。
二、智治探索:创新“四合一”古城车辆预约制通行模式
潮州市在前期大量调研考察、意见征求基础上,大胆创新,提出实施节假日古城车辆预约通行方案,并配套综合预约系统开发、智慧诱导建设、智能停车改造及交通组织优化等措施。2024年春节潮州市首次正式启用古城车辆预约通行系统,人流车流再历史新高情况下,潮州市中心城区拥堵延时指数1.6,环比下降2%,平均速度27.7km/h,环比提升24.2%。2024年法定节假日实行古城车辆预约通行期间,潮州市中心城区车辆通行效率大幅提升,平均车速同比提升40.7%,拥堵延时指数同比下降14.8%,。
(一)创新智慧治理,开发预约通行系统。
古城区车辆预约通行,是国内首个开放式混合功能区域尝试开展车辆预约通行项目,研发的主要思路是“控流+引流”。在项目谋划前期,通过大数据仿真科学研判预约份额,根据游客出行习惯,明确在三个时段(10-14时、14-20时、20-22时)内,除常驻居民及商铺备案车辆、机关、医院和学校车辆,摩电、特种、接驳车辆外,其他进入古城管控范围车辆均需通过“潮州交警”微信公众号预约通行。预约成功后,可在预约时间段内多次出入管控区域。期间,为满足古城街区居民出行规律,组织召开意见征求会32场次,收集预约方案的意见建议521条,修订方案12版。针对代表提出的医院出行问题,打通预约系统与医院数据接口,方便群众就医挂号同时同步预约。针对群众质疑的日常过境环城线预约麻烦不实际问题,增设20分钟内过境古城区环城线免预约免处罚措施。针对群众提出古城区节假日出行难打车难问题,增设环古城圈环城线公交接驳配套方案。521条意见建议合计采纳合理性意见291条,同步完善至方案中。
(二)增设智慧诱导,动态道路通行信息。
配套节假日古城车辆预约通行智慧应用,潮州市交警部门在古城出入管制区域的重要路口新增了7套电子警察执法设备,机动车当天首次未预约进入古城交通管制区域,会收到短信提醒,要求20分钟内驶离。同时,古城环线新设置智能LED交通诱导屏10个。交通诱导屏系统结合了高德实时交通与传统数据,显示车辆预计到达时间、路况信息、整体路网情报等,为游客提供实时、全面的出行参考。同时,增设环古城区(环城西路-环城南路-天水路)公交接驳路线,完善上下客排载区交通设施,打造环古城全区域游览圈,从当前的“一街一楼一桥”核心区游览,串联开元寺、西湖公园、三利门、南门古等沿环城线景点,形成环古城完整游览区域。打造“一横一纵一环”公交优先通道,规划6条旅游接驳专线,配合车路协同信号优先,打造旅游智慧随需公交示范项目。
(三)升级智慧停泊,实现车位精准引导。
2023年-2024年初,潮州市对古城周边停车场,包括古城北部(北堤)停车场、古城南部(熙泰)停车场、体育馆停车场、西湖后广场停车场和师范分院运动场停车场等进行全面智能化升级改造。停车场动态车位数据实时接入古城车辆预约通行系统,为来潮车辆提供精准停车导航服务。节日期间,古城车辆预约智慧应用小组利用互联网拥堵指数平台每日10:00-22:00实时观测古城区周边道路拥堵指数和车速变化,达到管控预计值,配合交警部门韩江大桥西指挥部下达交通管制指令,同步对接高德、百度、腾讯等地图营运商更新导航线上指引,优化韩江大桥、金山大桥及潮州大桥入城车流,动态发布古城周边停车场导航指引,确保停车场车辆停放与周转率提升。
(四)配套智能设施,优化区域交通组织。
为理顺古城区交通流,潮州市实行古城区“中山路→文星路→昌黎路→义安路”带状单向通行微循环,利用北马路、上水门街、防汛通道等单行道辅助,打通古城区畅通网络。先后对西马路汽车单行方向进行调整,增加义安路单行路段;新增古树庙街、防汛通道古树庙街口至韩江大桥西路口实行单向通行交通管制,持续优化古城区域交通流向。同时,古城区太平路等路段新增11个交通管制卡口,建设升降桩、卡口监控、可视对讲等智能交通管制设施,解决古城核心区步行街人车混行问题。
三、经验总结:对历史文化街区交通智慧治堵的思考
历史街区具有功能性(交通性)和遗产性(空间性)的双重属性,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二者之间矛盾不断激化,往往造成两种较为极端的结果:博物馆式保护或街巷机动化改造导致特色丧失,单纯只注重于遗产性的保护或单纯以解决交通问题为导向,而忽视了二者之间的平衡,造成“城进民退”“城留民迁”的局面。古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不意味着维持现状一成不变,也不应是仅仅改善表象的物质环境和风貌景观。保护与更新实际是一种涉及多系统多因素的良性干预,其根本目的在于激活空间活力,进而遏制历史城区的衰退。接下来,潮州市将继续深化探索历史街区车辆预约机制、智慧应用服务街区交通出行方式、重塑古城交通网络,努力从古城区预约治堵经验上,探索出更多缓解、治理历史街区交通拥堵治理问题的经验做法。
责任编辑:广汉
声明:
凡文章来源标注为"智领安平行业网"的文章版权均为本站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为"智领安平行业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并标明了来源,如出现侵权行为,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待核实后,我们将立即删除,并向您致歉。